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李娜. 特邀主编专栏·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J]. 中国防汛抗旱, 2022, 32(4).
    引用本文: 李娜. 特邀主编专栏·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J]. 中国防汛抗旱, 2022, 32(4).

    特邀主编专栏·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

    • 摘要: 蓄滞洪区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库、堤防、河道共同承担着流域防洪任务。我国现有98处国家蓄滞洪区,总面积3.4万km2、蓄洪容积1 090亿m3。截至2021年,有66处蓄滞洪区自设立以来共启用过424次,累计滞蓄洪量1 400多亿m3,在历次大洪水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蓄滞洪区启用困难或难以按规划要求适时适量启用,直接影响流域防洪安全大局。受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蓄滞洪工程不完备、不达标,安全设施明显不足的问题突出。蓄滞洪区在作为蓄滞洪水空间的同时,也是区内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家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管理制度缺失和执行不严等问题的存在,部分蓄滞洪区内人口和资产总量增加迅猛,一旦行洪蓄水必然损失惨重,“淹不得”“淹不起”的窘况与蓄滞洪区设立的本意南辕北辙。二是随着我国江河治理的不断深入,主要江河的防洪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蓄滞洪区承担的防洪任务与设立之初已有不同,也需要重新审视。因此,亟需根据新的形势,查找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估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和运用效果,研究蓄滞洪区适宜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模式,为流域防洪和蓄滞洪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建议。
      水利部在防洪规划修编重大问题论证研究中专门立项开展蓄滞洪区建设与运用评估,基于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本专栏组织了4篇论文,分别从国家蓄滞洪区建设管理问题与措施建议、典型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区划、安徽省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实践和国外流域分蓄洪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相信这些成果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也希望这些成果能为国家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和运用贡献技术力量。

       

    /

    返回文章
    返回